陜西理工大學博士團隊在秦巴山區發現野生菌新物種
日前,陜西理工大學生物與工程學院宋玉博士團隊在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并確定了2個紅菇屬大型真菌新物種,分別命名為米倉山紅菇和玫瑰小紅菇,這是秦巴山區首次發現紅菇屬新物種。目前該發現已發表。
米倉山紅菇是秦巴地區一種商品野生食用菌,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該種紅菇子實體中等大小,菌肉厚實,菌蓋直徑為5.5-8cm,呈現深紅色,菌柄呈現粉紅色,可以食用。
米倉山紅菇
玫瑰小紅菇實體較小,菌蓋直徑不超過3.3cm,菌肉很薄。幼年時菌蓋呈現深玫瑰紅色,成熟后變成粉紅色,菌柄白色。兩種紅菇均分布在以殼斗科和松屬植物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中。
為詳細了解秦巴山區的野生菌類資源,陜西理工大學宋玉博士團隊連續4年多次深入米倉山保護區開展野外科考工作,并于今年9月份發表了野生紅菇新物種。
據宋玉博士團隊介紹,野生菌新物種的發現和理論研究進一步擴充了秦巴山區野生菌資源種類,豐富了秦巴山區的生物資源,拓展了野生植物資源,進一步凸顯了秦巴山區深厚獨特的生態價值,也為進一步研究這些植物的生態功能、經濟價值開發提供了可能。
玫瑰小紅菇
秦嶺巴山地區氣候溫和,是我國野生動植物資源寶庫,復雜、多樣、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豐富的天然動植物資源,是世界性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陜西理工大學始終扎根秦巴,堅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重,圍繞秦巴自然資源、工業應用技術、漢水流域文化三大特色領域,在秦巴山區自然資源研究與開發利用、工業應用技術開發研究、漢水流域文化史及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形成鮮明特色。生物學為“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設學科,建有“陜西理工大學秦巴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陜西省資源生物重點實驗室”“陜南秦巴山區生物資源綜合開發協同創新中心”,教師依托良好的科研條件和技術支撐平臺開展科學研究,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汗水灑遍漢江兩岸,多年來重點圍繞茶資源、中藥材、食藥用菌資源等陜南綠色食藥資源開發與利用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許多科研項目獲得了很高的經濟效益,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農民增收,為把秦巴“閑草”變“仙草”持續作出陜西理工大學貢獻。